技術文章
瀝青溶解度試驗器是瀝青性能檢測領域的Z用設備,核心用途是通過測定瀝青在特定溶劑中的溶解程度,判斷瀝青中不溶性雜質(如灰塵、砂石、炭渣等)的含量,進而評估瀝青的純度與品質 —— 這一指標直接影響瀝青在道路鋪設、F水工程等應用場景中的粘結性能、耐久性及施工效果,是瀝青生產、質檢及工程驗收的關鍵檢測項目。
其工作原理圍繞 “溶劑選擇性溶解 + 固液分離" 展開,具體流程與原理可分為以下四個核心環節:
一、試驗準備:溶劑與樣品的K學配比
S先根據相關標準(如 GB/T 11148《石油瀝青溶解度測定法》),選取對瀝青Y效溶解但不溶解雜質的特定溶劑(常用三氯乙烯、四氯化碳等)。將Y定質量(通常為 2g±0.01g)的瀝青樣品破碎成細小顆粒(增大與溶劑接觸面積,加速溶解),放入帶塞錐形瓶中,加入規定體積(如 100mL)的溶劑,密封后置于振蕩裝置或恒溫水浴中(部分試驗器含恒溫功能,控制溫度在 25℃±1℃,確保溶解速率穩定),振蕩 30 分鐘~1 小時,使瀝青中的可溶性成分充分溶解于溶劑中,形成瀝青溶液,而不溶性雜質則保持固體狀態懸浮或沉淀。
二、過濾分離:固液組分的J準拆分
試驗器配套的過濾裝置(通常為古氏坩堝或玻璃砂芯漏斗,濾孔孔徑需符合標準要求,一般為 16μm~40μm)是實現固液分離的核心部件。先將過濾裝置在 105℃±5℃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(質量記為 m?),冷卻后安裝在抽濾瓶上,連接真空泵形成負壓環境。將錐形瓶中的瀝青溶液與雜質混合物緩慢倒入過濾裝置中,開啟真空泵,利用負壓加速溶劑通過濾孔,而不溶性雜質則被截留于濾膜或砂芯上。過濾完成后,需用少量潔凈溶劑多次沖洗錐形瓶和過濾裝置,確保殘留的可溶性瀝青成分全部被沖洗至抽濾瓶中,避免因殘留導致雜質質量測量偏差。
三、干燥恒重:雜質質量的J確測定
將截留雜質的過濾裝置再次放入 105℃±5℃的烘箱中烘干,直至兩次稱量的質量差不超過 0.0005g(達到恒重,質量記為 m?)。烘干過程的目的是Q除雜質表面吸附的溶劑,確保稱量的質量僅為不溶性雜質的真實質量。此處需注意控制烘干溫度與時間 —— 溫度過高可能導致雜質碳化,溫度過低則溶劑難以W全揮發,二者均會影響Z終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。
四、結果計算:溶解度的科學推導
根據稱量數據,通過公式計算瀝青的溶解度:溶解度(%)=(m - (m? - m?))/m × 一百%,其中 m 為瀝青樣品的初始質量,(m? - m?) 為不溶性雜質的質量。該公式的原理是:用樣品總質量減去不溶性雜質質量,得到可溶性瀝青成分的質量,再與樣品總質量相比,得出可溶性成分占比,即瀝青的溶解度。溶解度越高,說明瀝青純度越高,不溶性雜質含量越少,其工程應用性能也更優。
關注微信